总裁连载中
他们家二十一郎打的。当年的这场祸事,固然有自家小郎君脾气暴虐的缘故,可主要原因还是姜权故意撩拨。姜权明知道姜砚池精神不好,听不得噪音,却还故意在姜砚池的房间外面虐杀野猫。那只猫儿惨叫连连,正常人都受不了,更何况一个疯子?姜砚池直接踹飞房门,几步冲到姜权面前。姜权见成功**的姜砚池发病,正得意不已,一
状态:连载中 作者:沈婳姜砚池 13.17 千字更新时间:2024-05-24 17:52:3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完整版小说《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由一个豆包所编写的古代言情类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沈婳姜砚池,书中主要讲述了:本是皇后所出的嫡长公主,却被丢在冷宫自生自灭。亡国当天,皇帝仓皇逃跑,非但不愿带上亲生女儿,还听信妖妃谗言要勒死她。沈婳扯断绳索,霸气表示:空间在手,我搬空全京城。皇帝妖妃的私库,国库粮库、兵器库...“我的!我的!都是我的!”逃跑路上,被搬空私库的皇帝妖妃,缺衣少食,苦哈哈。沈婳满足的打了个...
第12章
在古代,没有胶水。
想要粘合东西,就会用糨糊。
方法也简单,就是在锅里放上水,再放入面粉或是糯米。
加热后,不停地搅拌,等淀粉与水充分融合,变成糊状的物品,就算是熬制成功。
这样的糨糊,可以贴窗纸,可以做衣服,还可以加上黏土等砌墙。
其效果,并不比化工产品差。
沈婳看到糨糊,会两眼放光,不只是想到了糨糊原本的功效。
而是联想到了它的延展作用——消炎!
是的,有人说,最早的消炎药是陈芥菜卤。
事实上,还有个更早的消炎药,那就是发了霉、长了毛的糨糊。
唐代的时候,就有记载,说是有些裁缝被剪刀割伤了手,就会涂一些陈旧糨糊在伤口上。
伤口不会发炎,也能更好的愈合。
那时的人,只当是糨糊把伤口也糊住了,这才起到了止血、消炎的效果。
其实不然。
真正起作用的是糨糊里的青霉素霉菌。
沈婳来到这个架空的封建王朝,她有精神力,还有空间。
离开前,还搬空了全京城。
似乎,她什么都不缺。
但,在古代,没有抗生素,得个风寒、发个烧,就能要了人命。
还有诸如霍乱、天花等等的瘟疫。
更为可怕的,现在不是盛世,而是乱世。
前途漫漫,后有叛军,逃难路上,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
受了伤,发了炎,或是更要命的爆发了时疫......沈婳精神力再强大,也抵挡不了病毒啊。
更不用说,她不是一个人,还有王嬷嬷,以及三四十个随从。
“对!青霉素!”
只要研制出青霉素,就不用再惧怕炎症,就能减少一多半的死亡几率。
沈婳越想,眼睛越亮。
红袖不知道这位新主子要做什么,她赶忙起身行礼,“殿下,奴婢在尚工局,最是喜欢缝缝补补。”
出门在外,风餐露宿的,难免会有撕破衣服、磨破鞋子的情况。
她趁着空闲,熬制一些糨糊,也是想未雨绸缪。
“如此甚好!”
沈婳满意地看着红袖,十五六岁的小宫女,年岁不大,却周全、细致。
能够未雨绸缪,哪怕只是小小的糨糊,也能彰显她的心性。
“多熬些,我有用处!”
沈婳想到了青霉素,自是不会放过。
她仔细吩咐,“若是米面不够,我来想办法。”
她的空间里,可是将整个京城的粮仓都搬空了。
麦子、豆、稻米、高粱等粮食,一包一包地堆成了山。
慢说只是熬个糨糊了,就是供养上万的大军,也能撑个三五年。
大军?
沈婳想到大军,忍不住将目光投去了镇外的农田、荒地。
这里驻扎着八千人马,分别是神策军、金吾卫、千牛卫等卫兵,以及京郊大营的部分人马。
两处京郊大营,共计两万人,大部分都留在京城防御。
圣驾虽然出逃,但京城不能真的拱手让人。
元安帝还想着早日回京,重新做他的皇帝呢。
所以,临行前,他不但将京郊大营的大部分人马都留了下来,还将自己最宠爱的侄子、梁王府世子沈继任命为京兆令,负责京城的一应事务。
护驾的人马,只有八千人。
人数看似不多,实际上,浩浩荡荡,蔓延数里。
安营扎寨的时候,更是将整个小镇都围了起来。
这么多人,还有战马,人吃马喂,所需粮草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现在是刚出城,兵卒们随身带着的干粮还能够吃。
可若是一路向西,粮食供给不及时,可就要出大问题喽。
“殿下,您还能弄来粮食?”
沈婳正盘算着如何渗透大军,高盛、绿萼两位管事也都赶了回来。
他们找来了木材、木匠,以及牛、马、驴等牲畜。
超额完成了沈婳的任务。
刚刚回到院子,就听到沈婳说什么“米面不够,我来想办法”。
高盛眼睛顿时一亮。
他已经在镇子上转了又转,知道了当下的情况——
贵人们来到小镇,不只是寻住处、抢房子,还会抢购粮食、果蔬、肉蛋等。
他们是跟着皇帝逃命,而逃命的时候,自是只能带一些贵重的物品。
粮食也带了一些,但权贵们不是只有一个人,也不是只有三五个主子。
他们还有奴婢,有部曲,有马。
这些都是需要耗费口粮的。
好多脑子灵光、动作快的大家族,抵达小镇后,就火速命人去寻找粮铺,以及那些大户人家。
卖也好,抢也罢,都在想方设法地弄粮食。
这群权贵们,仿佛过境的蝗虫,所过之处,粮食、肉蛋等全都被扫光。
高盛能够顺利抢到牛马、木材,除了他舍得给银子外,也是因为那些权贵还没有想到这一层。
他们都先去抢粮食了。
高盛也是看到那些世家豪奴们到处搜罗物资,这才想到自家的队伍。
他们这些人,都是公主临时收拢的。
高盛年纪不大,只有十七八岁,人却机灵,非常有眼力见儿。
他看得分明,公主不像是好管闲事的热心人,她会将众人带出皇宫,应该是为了她身边的那个老嬷嬷。
公主从未想过带着这么多人一起出逃,自然也就不会准备什么。
就连那架凤辇,都是小宫人们主动上报的。
至于粮食——
“当然可以!”
沈婳给出了非常坚定的回答。
收拢人心的手段有很多,收买人心、许以前程什么的,并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能够让众人归心的,还是适当地展示自己的实力——
我足够强,你们跟着我,有肉吃!
那些人,自然也就愿意追随。
非关品格与否,而是人性使然。
活下去,才能谈论更多。
而沈婳所能做到的,就是让跟随她的人活下去,还能好好的、长长久久地活。
出去转了一圈,沈婳便赶着一架装满粮食的马车回来。
除了粮食,还有一整个的羊、一整片的牛,以及油盐酱醋等调味料。
高盛等三位管事:......知道殿下厉害,但还是没想到,她竟有如此神仙手段。
确定这不是在逃难?
为什么,公主殿下给他们的感觉,是在外出郊游?
有粮有肉,还有油盐酱醋,就连锅碗瓢盆居然也都齐全!
第11章
“二十四郎说笑了。这里虽然是姜宅,却不是姜氏公中的产业,而是我们二十一郎的私产。”
门房原本还带着一丝客套的假笑。
听了鞭痕男子的话,连这一丝的假笑都收了起来。
他略带倨傲地说道,“既是我们小郎君的私产,自然一切都由他做主!”
鞭痕男子,也就是门房口中的二十四郎。
他全名姜权,在姜家同辈里排行第二十四。
从这个超过两位数的排序可以看出,姜家不只是子孙繁茂,还疑似没有分家。
事实也是如此。
姜家一共六房,已经五六十年没有分家,形成了五世同堂的盛况。
没有分家,那就是一家人。
姜权便有了强辩的借口。
他冷笑一声,本就可怖的鞭痕,扭曲、纠结,愈发让人看了心里发寒。
“私产?真是可笑,姜家可曾分家?”
“《大盛律》有云:父母在,无私产!”
没有分家,父母尚在,做儿女的就不能有自己的私产。
哪怕已经成了亲、做了官,有了俸禄也是要上交给公中,然后再有公中分派月例。
这既是规矩,也是皇朝律法。
儿子若是胆敢置办私产,族中长辈有权利没收,并按照族规国法惩处。
姜权的这番话,若是被寻常奴婢听了,定会被吓到。
这是给自家主子惹祸呢。
姜砚池的门房,却还是一脸矜持:“二十四郎说得没错,父母在,无私产。”
“可问题是,我家二十四郎的父母都不在了。”
姜砚池的父亲姜源救驾而死,姜砚池的母亲忧伤过度,也在姜砚池七岁的时候病故。
元安帝会把姜砚池收做义子,并接到宫里抚养,不只是感念姜源的救命之恩,也还是因为姜砚池成了孤儿。
当然,按照古代的礼法,无父无母的孤儿,还有宗族、长辈照拂。
姜砚池也有嫡亲的大伯和二伯。
但,隔了一层,到底不如亲生父母。
元安帝不想让臣民寒心,觉得自己是个不懂得感恩的暴君,便直接下旨,让姜砚池入宫。
姜砚池虽然有疯病,但他生得一副好皮囊,小时候是白皙可爱的小金童。
长大后,则是俊美无双的翩翩玉郎。
最妙的是他天生神力,简直就是老天赐予的战神。
元安帝一心想做圣君,最好是能够赶超秦皇汉武的存在。
而汉武帝最大的荣耀,就是亲手培养了一个冠军侯。
元安帝想要跟武帝比肩,便也有样学样地悉心培养姜砚池。
已经二十岁的姜砚池,除去那吓人的疯病,文韬武略,才貌俱佳,元安帝颇为骄傲。
诸多原因之下,本就没有皇子的元安帝愈发宠信姜砚池这个义子。
“还有一点,这些私产,并非我们小郎君自己偷偷攒下的,而是夫人的嫁妆,陛下的赏赐,以及姻亲的馈赠。”
“怎么?姜家这样的门第,难道还会贪墨女子的嫁妆,觊觎御赐之物?”
门房说得非常不客气。
就差指着姜权的鼻子开骂:二十四郎,你不要脸,姜家还要脸呢。
所以啊,哪怕姜家没有分家,哪怕有规矩、律法不让子孙们偷藏私产,也没人能够染指姜砚池的私产。
姜权被骂得羞恼不已,一张被鞭痕弄得丑陋的脸,涨得通红。
好个刁奴!
好个姜砚池!
姜权用力握紧拳头,眼底满都是羞愤、仇恨。
还是他的父母,赶忙将他拉住。
姜权父亲陪着笑脸,还试图打亲情牌:“这位小哥,你说得甚是有理。”
“这里是二十一郎的私产,我们姜家自是不会觊觎。”
“但,现在情况特殊,我等追随圣驾西巡蜀京。”
“这镇子太小了,我们一家实在没有地方落脚,还望二十一郎看在同为姜家人的份儿上,暂且收留我们一家!”
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这姜权父亲也不是什么好人。
但,人家作为郎君,却还能对着一个奴婢躬身赔笑,门房也不好继续摆出一副刁奴的嘴脸。
他们姜家可是讲规矩的世家,而非粗鄙蛮横的土鳖、暴发户。
门房缓和了语气,带着几分客气,却仍是拒绝:“郎君,对不住!不是二十一郎不通情理,实在是他身体有恙。”
出城门的时候,就爆发了一次。
路上颠簸了大半日,沿途又有无数的哭嚎、抱怨等等噪音。
本就精神非常不稳定的姜砚池,可不就持续发疯了嘛。
没有冲出马车、大开杀戒,已经是姜砚池在极力忍耐了。
好不容易来到镇上,进入到别院休养,姜砚池只想安安静静地好好睡一觉。
若是旁的姜家人也就罢了,偏偏是姜权一家。
门房扫了眼姜权脸上的那一道鞭痕,这是他们家二十一郎打的。
当年的这场祸事,固然有自家小郎君脾气暴虐的缘故,可主要原因还是姜权故意撩拨。
姜权明知道姜砚池精神不好,听不得噪音,却还故意在姜砚池的房间外面虐杀野猫。
那只猫儿惨叫连连,正常人都受不了,更何况一个疯子?
姜砚池直接踹飞房门,几步冲到姜权面前。
姜权见成功**的姜砚池发病,正得意不已,一时都忘了逃跑。
想要跑路的时候,却已经晚了。
姜砚池不管不顾地抄起鞭子,狠狠地抽向了姜权。
一声惨叫,十二岁的姜权脸上就永远地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蜿蜒的鞭痕!
仇怨就此结下。
姜砚池疯子的骂名,能够在京城被传得广为人知,就有姜权一家的功劳。
姜权记恨姜砚池,姜砚池也不怎么待见姜权。
所以,今天哪怕换个姜家人来求援,门房都不会这么干脆地拒之门外。
姜权一家?
还是算了吧,省得自家二十一郎再疯上发疯。
再次拒绝,并直接把门关上了。
姜权望着紧闭的大门,双手用力握成拳头,骨节处都在发白。
很好,姜砚池,新仇旧恨,我姜权都记下了。
我一定加倍奉还!
......
姜宅门外的事儿,只有当事人,以及前来求药的高忠良一行人看到了。
沈婳并不知道。
她虽然有精神力,可也不会无端浪费。
租下了四合院,安置好王嬷嬷,沈婳就开始忙碌。
她选出来的三个管事,也都各司其职,进进出出、忙前忙后。
“红袖,你这是在熬糨糊?”
看到三管事之一的红袖在用小锅熬制糨糊,沈婳顿时来了兴致:
浆糊?
那可是好东西啊!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