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完结
是由网文大神“荻雪”所著的,文章内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优质全文阅读最新章节由品人阅读网网友搜集并发布,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优质全文阅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到品人阅读网你能找到更多好看的小说,包括全本的和正在连载中的.如果你也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优质全文阅读,推荐给
状态:完结 作者:朱元璋朱祁镇 9.22 千字更新时间:2025-08-17 00:09:32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以朱元璋朱祁镇为主角的军事历史《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是由网文大神“荻雪”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
“父皇半夜带着安贵妃跑去内阁?”朱高煦满脸狐疑,“就为了解缙那事儿?”
韦雪清秀眉微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显然也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有些摸不着头脑。
“王爷王妃,千真万确!”纪纲兴奋地一饮而尽杯中茶,“好茶,好茶!”侍女赶忙上前续茶。
“陛下这是要处死解缙?”韦雪清犹豫片刻,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在汉王朱高煦的生活中,汉王妃韦雪清堪称他的“外置大脑”。听到夫人的话,朱高煦刚想附和,却又猛地反应过来:“不对,父皇怎会突然想杀解缙?他把解缙关在狱中这么久,从未提过处置之事,刑部官员年初上书询问,还被他痛骂一顿。”
“臣妾觉得,皇上应该是想杀解缙立威。”韦雪清的脸上闪过一丝狠厉。
“此话怎讲?”纪纲侧过身子,专注地听着。
“安贵妃是从朝鲜来的,虽说凭美貌和身段讨得皇上欢心,但终究是蛮夷之地来的女子。”韦雪清语气中满是不屑,“再加上皇上年纪渐长,体力大不如前,说不定这贵妃因夫妻之事与皇上闹了别扭。皇上或许想拿解缙开刀,震慑住宠妃让她乖乖侍奉。”
“那从冷宫中找个不受宠的妃子惩罚不就行了,何必拿解缙开刀?”朱高煦难得地提出不同见解。
韦雪清一怔,没想到丈夫今日竟如此敏锐,只好重新思索。
“因为解缙对朝廷有大功,皇上是想告诉安贵妃,即便有大功劳,犯了错也难逃一死。”韦雪清继续分析,“说不定安贵妃的家人已迁至京城,她想为家人谋个官职,皇上不愿给,便拿解缙杀鸡儆猴。”
纪纲和朱高煦听后,都觉得这解释合情合理,不禁对韦雪清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汉王府出来,纪纲心中已然有了一个邪恶的计划:处决解缙,讨皇帝欢心,再设法将功劳算在汉王头上。
纪纲嘴角勾起一抹阴笑,仿佛已看到解缙的末日,以及自己和汉王在这场权力游戏中获得的胜利。
十一月初九,凛冽的寒风如冰刀般刮过石头城,纷纷扬扬的雪花似棉絮般轻柔地飘落,瞬间覆盖大街小巷的每一处角落,给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银白的盛装。
皇宫内,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
安贵妃的寝宫里,几位太医正神色恭敬地围在榻前,把完脉后,为首的太医转身面向朱棣,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恭喜陛下,安贵妃有了喜脉!”
朱棣原本严肃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笑容,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永乐大帝快步走到榻前,紧紧握住安贵妃的小手,声音微微颤抖:“爱妃,你可真是朕的福星!”
安贵妃微微颔首,脸上泛起红晕,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一切都是陛下的洪福,臣妾愿为陛下诞下麟儿。”
对于朱棣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年事已高的他,没想到还能再得一子或一女,这让他仿佛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和生机。他的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想象着孩子在皇宫中嬉笑玩耍的场景。
安贵妃的心情则更为复杂和欣喜。
首先,她深知在这残酷的宫廷中,有了子嗣就等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永乐年间,殉葬制度尚未废除,一旦朱棣驾崩,没有子嗣的妃嫔都要被丢到皇陵去殉葬。如今,她腹中的孩子成了她的护身符,让她不必再整日提心吊胆。
其次,她的心中还怀着一丝期待。倘若生下的是个男孩,将来被封为王爷,那她就可以母凭子贵。等到朱棣仙逝,她的辈分甚至会比朱高炽这个皇帝还要高上一头,毕竟她会成为朱高炽礼节名义上的庶母。想到这些,安贵妃的嘴角不禁上扬,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的好运。
寝宫里的太监宫女们也都欢天喜地。主子怀了龙种,他们的地位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平日里,他们就对安贵妃百般伺候,如今更是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闪失。他们忙碌地穿梭在宫殿中,准备着各种滋补的食材和用品,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然而,这个消息传到朱高炽一家耳中时,却是另一番景象。朱高炽坐在书房里,手中拿着一卷图书,脸上露出了几分苦笑。他不禁感慨,竟然会多出一个比自己年幼三十多岁的弟弟或妹妹,这世事还真是难料。而一旁的朱瞻基,更是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爹,我居然要有一个比我小十多岁的叔叔或姑姑?这也太荒诞了吧!”
张妍在一旁轻笑着摇了摇头:“这皇宫里的事儿,向来是变幻莫测。不管怎样,这也是件喜事,我们还是要好好准备,给安贵妃道喜才是。”
朱高炽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望向窗外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心中思绪万千。
......
诏狱的大牢里,到处弥漫着阴冷潮湿的气息,与皇城的一片喜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厚重的铁门仿佛隔绝了外界的所有生机,只留下无尽的黑暗与绝望。"
她杏眼圆睁,小声嗔怪:“谁让你中午给我灌那么多酒?害得我昏了头这才不能及时制止你胡说八道?”
“咱老夫老妻,请你喝酒天经地义!”朱高煦急得跳脚,“现在要紧的是如果父皇知道这事儿怎么办?真把咱关到诏狱去,那可就坏事儿了!”
“周德海应该不至于敢明天早朝当面交给皇帝吧?再说了你父皇总共就三个宝贝儿子,还都是嫡子,怎么舍得把你关进诏狱?”汉王妃倒是显得颇为镇定,语气不紧不慢,“忙活一天都累死了,先休息。”
说罢,她便自顾自地准备沐浴就寝,留下朱高煦在一旁呆若木鸡。
紫禁城。
朱棣满心愤懑与忧虑,完全没有汉王妃那般轻松惬意的心情。
二儿子朱高煦那番大逆不道的话语如同一根刺深深扎进他的心里,让他痛苦不堪。
想当秦王李世民第二?那岂不是把他这个父亲比作李渊第二,太子朱高炽比作李建成第二?这让朱棣心中涌起一阵寒意,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对太子的打压策略。
朱棣回想起永乐初年,那时的他确实觉得这个儿子与自己颇为相像,同样的英气逼人、同样骁勇善战,心中难免多了几分偏爱。
可随着一次次亲征漠北,他逐渐看清了朱高煦的本质——不过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
反观长子朱高炽,虽不善骑射,却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宽厚的品德,是真正能够担当守成之君的人选,大明的江山交到他的手中朱棣才能放心。
安贵妃在一旁战战兢兢,看着朱棣脸色一会儿阴沉如墨,一会儿又露出思索的神情,大气都不敢出。她怀里的小公主也感受到母亲的紧张与害怕,原本活泼好动的她此刻也安静下来,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朱棣。
不知过了多久,朱棣终于恢复平静,重新神色如常,轻轻叹了口气:“这个王睿写的奏疏,倒是给了朕启发,王忠!”
朱棣看向王睿奏疏上“海晏河清方为礼仪之邦”这行溜须拍马的文字,心中有了主意。
“奴才在。”王忠立刻恭敬地应道。
“朕的小女儿就叫朱清仪。”
解决了女儿的名字问题,朱棣又安慰了安贵妃母女几句,这才带着王忠前往御书房。
此时的朱清仪,还在母亲怀中玩弄着自己的手指头,对父亲所说的一切浑然不知。
到了御书房,朱棣在龙椅上坐下,半晌才开口:“老家伙,你跟了朕这么多年,又在宫里待了这么久,能不能跟朕说几句体己话?朕小时候还没就藩时,你就在宫中了吧?”
“奴才洪武五年进入宫中,洪武三十五年开始服侍主子。”王忠恭敬地回答道。
朱棣刚想骂他胡说八道,哪来的洪武三十五年,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突然想起,正是自己为了名正言顺地登基,才将《明太祖实录》里的时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
“你告诉朕,你更希望朕的哪个儿子当皇帝?”朱棣突然问道。
王忠心中一惊,这问题如同一个烫手山芋,让他不敢轻易回答。
如果直接说希望太子当皇帝,可能会被皇帝认为是太子党;如果说希望汉王当皇帝,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王忠清楚自己不属于任何党派,他之所以会帮王睿一把,让这本奏疏被皇帝立刻发现,完全是因为从干儿子王淮那里听到了风声。
王忠心里跟明镜似的,在朱棣百年之后,干儿子王淮必会随着朱高炽登基而得到重用,自己想要安享晚年,断然离不开王淮的庇护。
“回主子,奴才这把贱骨头,看不到陛下以后的事情。”王忠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寡人问,你就答。”朱棣摇了摇头。"
章节在线阅读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