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品人阅读笔记网!手机版

品人阅读笔记 > 首页 > 女生频道 > 都市

>

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赵桓郭京番外笔趣阁全集小说

赵桓郭京 著

都市连载

麻利的脱掉外袍和内衫,露出满是伤疤的上半身。一道道疤痕,仿佛一条条游动的蜈蚣,狰狞而...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赵桓郭京番外笔趣阁最新章节由品人阅读网网友搜集并发布,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赵桓郭京番外笔趣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到品人阅读网你能找到更多好看的小说,包括全本的和正在连载中

状态:连载  作者:赵桓郭京  22.52 千字更新时间:2025-01-21 00:04:46

在线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种师道也不含糊,麻利的脱掉外袍和内衫,露出满是伤疤的上半身。一道道疤痕,仿佛一条条游动的蜈蚣,狰狞而吓人。赵桓走到种师道的面前,指着一条条伤疤,高声道:“诸公都...

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赵桓郭京番外笔趣阁全集小说种师道也不含糊,麻利的脱掉外袍和内衫,露出满是伤疤的上半身。
一道道疤痕,仿佛一条条游动的蜈蚣,狰狞而吓人。
赵桓走到种师道的面前,指着一条条伤疤,高声道:“诸公都看一看这些伤疤,你们要向金人求和,而这些伤疤都是金人留下的。”
“你们反对他担任枢密使,说他功勋不够。可是,这些恰恰是他身上最显赫的功勋。”
“这样的人不担任枢密使,谁能担任呢?”
“文官拜相,靠的是一身才华,以及协理政务的能力。武将封侯靠的是什么,就是勇猛杀敌,一身伤势就是他们最好的证明。”
赵桓一番话掷地有声,响彻在大殿中。
李纲看在眼中,心中叹息。
皇帝太执拗了。
如果继续阻止种师道,一方面会得罪皇帝,不利于抵抗金国。另一方面,也得罪种师道,不利于联合种师道抗击金国。
李纲干脆偃旗息鼓,不再反对。
他毕竟是皇帝的心腹,在种师道的问题上背刺皇帝,反而让张邦昌这些人欢喜。
赵构感受到赵桓的强硬,没有退让。
武人不能担任枢密使,武人的地位不可以提拔太高,否则重现五代十国的情况,皇帝岂不是赵家的罪人吗?
这是必须阻止的。
赵构没有退让,高声道:“官家,臣弟不反对提拔种师道。”
“可是贸然让种师道担任枢密使,终究不妥当,既违背祖宗规矩,又令百官不服。一旦将来出了任何差池,官家担不起,也没有人担得起这样的责任。”
赵桓反问道:“康王去金营为质,滋味如何?”
赵构道:“不好受!”
赵桓说道:“朕在国内备战,随时做好抵御金国大军南下的准备,在此期间,朕打算继续和金国谈判。”
“你曾经去过金国大营,熟悉金国的官员,朕准备安排你和张邦昌再去一趟,和金国继续谈。”
“只要金人不再南下侵犯,朕愿意和金人和平共处。”
赵构脸色大变。
只是,赵构还没有开口,张邦昌率先出来,急忙道:“官家,臣已经去过一次,怎么能再去呢?要安排人,也该是其他人去。”
赵桓冷冷道:“正因为你去过,熟悉情况,才派遣你去。”
“张邦昌,你心怀不忿,是在质疑朕吗?”
“尤其你身为大宋宰相,危难之际你不去,谁去呢?”
“当宰相享受风光的时候,你急不可耐的冲在最前面。遇到困难,就不想承担责任,如何让人信服,怎么说得过去呢?”
赵桓身体微微前倾,笑道:“不如你辞官归降,朕就不让你出使。”
张邦昌心中苦啊!
罢了,罢了!
我不反对了,反正种师道当枢密使,和我没什么关系。
张邦昌说道:“官家,臣支持种师道担任枢密使。老种相公一身功勋,出任枢密使合情合理。”
白时中跟着道:“臣也认为合理。”
依附于张邦昌和白时中的文官也纷纷改口,都同意种师道担任枢密使。
换做太平时期,文官权势滔天的时候,这种事情很难。
历史上,狄青立下滔天大功担任枢密使,屡次遭到文官针对,又被文彦博恐吓,最后下场凄惨。现在内忧外患,且外患更大,文官也千疮百孔。
尤其有太多的软骨头,赵桓才有运作的空间。
否则,根本不可能。
赵构却是执拗,继续道:“官家,臣弟仍然反对。种师道担任枢密使的消息传到太上皇耳中,恐怕太上皇也不会同意。”
赵桓眼神愈发冰冷,说道:“康王一直说祖宗规矩,朕记得祖宗规矩中,严禁宗亲干涉政务。你身为康王,干涉政务,合理吗?”
轰!!
赵构脑中仿佛雷霆炸响。
赵桓一句话,戳中他最大的弱点,因为赵宋的宗亲影响力非常小,也严禁干涉政务。
赵桓深深看了赵构一眼。
原本他对赵构有几分期许,毕竟这是个聪明人,如今看来没什么用,只能用来背锅了。
赵桓呵斥道:“康王,还不退下。”
赵构失魂落魄的退下,脸上神情无比失落。
赵桓目光扫过朝中百官,掷地有声道:“非常时刻,当行非常之事。目前金人南下,就是我大宋对外的总纲。”
“一切要围绕抵御金人安排,种师道担任枢密使,朕再问一遍,谁要反对?”
大殿中鸦雀无声。
没有人再明确的站出来反对。
李纲都已经偃旗息鼓了,张邦昌更是被吓到,白时中、吴敏和徐处仁都同意,下面的官员自然不敢反对。
朝中也有些硬骨头。
这些人是主战派,种师道也是主战派,现在惹怒皇帝,抵制种师道,不利于抵抗金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解决金人。
赵桓见没有人反对,回到龙椅上坐下,吩咐道:“种师道,还不接旨?”
“臣种师道,接旨。”
种师道上前一步,行大礼跪在地上道:“官家恩德如天,臣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违此誓,种家满门不得好死。”
赵桓眼中掠过一丝笑意。
这是种师道的反馈,以誓言向满朝诸公明志,保证绝无二心。
赵桓颔首道:“种卿,起来吧。”
“臣遵旨!”
种师道起身回到自己位置,却愈发谨慎谦恭。
成了枢密使、天下兵马副元帅,兵权在握,种师道却清楚,恰是担任了枢密使,才高处不胜寒,才更容易遭到针对,必须谨慎小心,否则就辜负了皇帝的信任。
赵桓定下了诸多大事,摆手道:“散朝吧,李纲、种师道和王宗濋留下。”
文武百官散去。
唯独李纲、种师道和王宗濋留下,大殿中瞬间空旷了起来。
赵桓目光落在王宗濋的身上,郑重道:“舅舅,殿前司必须牢牢的控制在手中,这是咱们爷俩性命的保证。一旦没了殿前司保护,咱们爷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王宗濋郑重点头,拍着胸脯道:“官家放心,臣清楚得很。”
“这事儿也不复杂,对底层的士兵好一点,不克扣他们的伙食,不截留他们的兵饷,对军中将领多些尊重。”
赵桓赞许道:“舅舅说得对,天下的任何道理,无非五个字‘把人当人看’,去安排吧。”
“臣告退!”
王宗濋行礼后离去。
赵桓的目光才落在李纲和种师道身上,吩咐人赐座,不疾不徐道:“李公、种公,你们一文一武,是朕最后的倚仗了。”
李纲心中激动,郑重道:“臣誓死追随官家。”
种师道说道:“谁敢对官家不利,先从臣的身上踏过去。”
赵桓笑着摆手道:“不要动不动说死,朕还仰仗着你们两人重整山河。”
“我们现阶段的目标,是击败金国即将南下的大军,打赢这次生死存亡之战。”
“守住了东京,稳定了局势,才有未来。”
“未来,我们要再造山河,彻底让百姓摆脱疾苦,彻底逆转山河破碎的局面。”
“未来,我们还要全面反攻,夺回燕云十六州,完成先祖不曾完成的伟业。”
“未来,我们更要杀入金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让金国尝一尝宋军的厉害,让金国的人知道,握剑也未尝不利。”
“未来的时间很长,朕还需要你们二人通力合作,而不是文官抵制武将,文官想着处处压制武将,以至于钩心斗角。”
“春秋战国的赵国,有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传为千古佳话。”
“朕希望李公和种公也能如此,而不是重演文彦博和狄青的情况,你们明白吗?”
赵桓眼中有殷切期待。
文武不和,是大宋最大的问题。
李纲得了他的支持拜相,唯有李纲转变思想,摒弃偏见,文武关系才能慢慢改变。
李纲也不希望自己像文彦博一样,如果和种师道的相处能传为佳话,也是不错的。
李纲拱手道:“请官家放心,臣会全力支持种相公,不会让政事堂的宰相们拖后退。”
种师道表态道:“官家,枢密院一定会尊重政事堂的宰相,绝不会骄横难控。”
赵桓脸上多了一抹笑容,吩咐道:“种公去枢密院吧,把枢密院抓起来。另外东京城的军队,你也全部节制。之前的亲征行营司,以及宣抚司,两路大军归你统辖,重新整编为一军。”
“臣领命!”
种师道恭恭敬敬的退下。
亲征行营司是皇帝身边的一支军队,之前由李纲负责。宣抚司是种师道负责的一支军队,和李纲互不隶属。
双方是两条线,是原主赵桓搞出来的制衡,生怕一方独大。
最后却是两方扯皮。
赵桓要提升枢密院的话语权,要倚重种师道,就都给种师道整编。
李纲眉宇间也有一抹担忧,表态道:“官家,臣不是要给老种相公上眼药,是他一个人节制了亲征行营司和宣抚司,合适吗?”
“官家有殿前司守护安全,可是兵力不多。”
“外面的大军都在种师道的手中,一旦他有半点的心思,这天就要变了。”
“这是存在的隐患,不可不防。”
赵桓神色轻松,没有半点焦虑,说道:“李公,朕问你几个问题。”
李纲道:“官家请说。”
赵桓问道:“种公今年多少岁了?”
李纲仔细的想了想,回答道:“如果臣记得没错,应该七十五岁。”
“是啊,已经七十五岁了,这样的年纪还能活多少年呢?”
赵桓感慨一声,又问道:“种公膝下,目前还有几个儿子在世呢?”
李纲叹息道:“种公白发人送黑发人,膝下一个儿子都没有,尽数死去。目前种公的膝下,只有一个孙儿种彦崇活着。”
赵桓问道:“还没有明白吗?”
李纲若有所思,回答道:“臣大致明白了,官家的意思是种公年迈,孙儿年幼,种家是没有威胁的。就算种公担任枢密使,影响也不大。”
“对,是这个意思。”
赵桓点了点头,分析道:“第一,朕是相信种公的,因为他一腔赤诚忠心,一腔热血只为报国。”
“第二,目前种公身边的客观环境,也不允许他有任何二心。”
“司马懿一把年纪了,为什么敢造反?”
“第一,他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第二,他的儿子司马师接得住,有足够能力驾驭朝局。”
“郭子仪为什么不反?”
“他一生赤诚,忠于大唐,这是毫无作假的。却还有一点,他的儿子太废物。”
“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和妻子升平公主吵架的时候,骂公主之所以嚣张,是仗着爹是天子,我爹是瞧不上当天子才不当!”
“一个这样的儿子,没有能力接下大局,郭子仪拿什么去赌。”
“如果郭子仪名满天下,虽是可以废掉皇帝的时候,儿子又有司马师那样的手段和能力,一切尚未可知。”
赵桓笃定道:“朕相信人,也相信理智的判断。”
呼!!
李纲长出了口气,心悦诚服道:“官家圣明,臣心服口服。”
赵桓点头道:“李公能明白就太好了,朕不希望有内耗,大宋也经不起内耗了。”
“如今的政事堂,宰相很多,宰相的地位高低也全看皇帝心情,导致相互的制衡太多,扯皮太多。”
“这是不合理的。”
“等击败来犯的金国大军,朕会进一步改革政事堂。”
“在诸多的宰辅中,设立首辅,为真正的宰相。其余的政事堂相公,为辅佐首辅的人,分出上下关系。”
赵桓眼中有期望,笑道:“朕希望未来的第一人首辅,是李公。”
李纲激动道:“臣领命,定不负官家厚望。”
赵桓吩咐道:“去吧。”
“臣告退!”
李纲怀揣着激荡的心情,行礼恭恭敬敬的离开了。
赵桓把一切安排完,才彻底松了口气,人也稍稍放松。他背着手离开紫宸殿,一路回到垂拱殿休息。
好半晌后,赵桓睁开眼喊道:“黄经。”
“奴婢在。”
黄经上前一步。
赵桓吩咐道:“朕说,你记。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韩世忠,字良臣,延安府绥德州人。立刻安排人去找,在最短的时间带到东京来,朕有大用。”
赵桓笑眯眯道:“你是太上皇的人,怎么不去太上皇的身边伺候呢?朕让你担任龙德宫使,你却拒不奉命。”
李邦彦愈发慌了,求饶道:“臣知错了,愿意倾尽家资支持官家抗金。从今天起,臣和大金势不两立。”
“不,不,不!”
赵桓摇头道:“朕是皇帝,也要守规矩,等王宗濋调查清楚后,以结果说话。”
李邦彦彻底瘫倒在地上,知道求皇帝没用,因为皇帝要清算他。
可是,李邦彦却不甘心。
不想被抄家。
不想被流放。
他想继续当大宋的宰执,想留在中枢继续呼风唤雨。
就算给金人当狗,他在大宋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盘剥天下百姓,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可是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他只管自己,管不了其他人的死活。
李邦彦忽然看向张邦昌,开口道:“张相公,今天我被处置,明天就轮到你了,你真的袖手旁观吗?”
张邦昌不愿意介入。
李邦彦没了,政事堂少了一个宰相,他的权势也更大。何必为了李邦彦得罪皇帝,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不划算!
张邦昌沉声道:“李邦彦,我和你没什么关系,你欺君罔上,我却忠于官家。官家让我往东,我绝对不会往西。”
“小人,奸臣!”
李邦彦厉声呵斥,又看向白时中,恳切道:“白相公,我被处置了,你也难以立足,难道真的看着我被处置吗?”
白时中淡淡道:“李相公自作孽,怪得了谁呢?”
李邦彦求了一圈,无人帮忙,连投降派的人都作壁上观。
这一刻,李邦彦绝望了,觉得自己肯定要被流放到偏远之地了。
这是大宋朝的惯例,
不会赶尽杀绝。
就算犯了大错,顶多是贬黜到偏远之地去任职,再严重点就是流放。
之前死去的童贯,先是被贬为左卫上将军,再降为昭化军节度副使,最后又流放英州。
再比如之前的朱勔,直接削去官职流放,没有立刻被处死。
顶多是贬官后,看皇帝再怎么处置,是否在流放途中死了,那就看情况。
李邦彦内心存着侥幸。
皇帝不要他,等被免官流放,他买通押解他的人,直接去投奔太上皇,让太上皇在南方自立。
到时候看皇帝怎么后悔?
对,就这样。
李邦彦有了想法,心中就不再慌乱,眼中也多了光芒,静静等待着。
两刻钟后,王宗濋飞快跑回大殿,行礼道:“启禀官家,李家已经查封,李家的所有人也全部羁押。”
“李家的钱财,大致清点完毕。”
“目前统计的,有五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白银,都是一箱一箱装好,才能迅速统计。”
“其他的珍宝玉石、瓷器古玩、字画古籍,以及其他的宅子地契,更是多不胜数,也还在统计中。”
轰!!
大殿中一片哗然。
一个个官员看向倒在地上的李邦彦,眼中露出惊诧神色。
区区李家,竟然搜出了五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白银,再加上其他的古玩字画,以及宅子地契,那是一笔大钱。
赵桓心中却欢喜。
果然,杀猪才是爆金币的合理方式。
赵桓目光冷冷的审视着李邦彦,问道:“李邦彦,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这就是你的两袖清风?这就是你的一身正气吗?”
李邦彦知道辩解没用,高声道:“臣知罪,甘愿受罚。”
“罚?”
赵桓冷笑道:“仅仅是罚,还不够。”
“父皇在位时,你阿谀奉承,谄媚君主,毫无臣子底线,毫无宰相气度,浪荡轻佻。”
“朕继位后,你欺君罔上,是不忠于朕。”
“李家不是官宦世家,你的父辈却也忠君爱国,自小就教你忠君爱国。你却卖国求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顾父辈教诲,不孝于父。”
“朝中忠臣,遭到你的嫉妒弹劾,迫害同僚,害死无数百姓,不仁不义。”
“你这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有什么面目苟活于世?”
“给朕拖下去斩立决,悬尸于朱雀门外。”
轰!!
李邦彦瞪大眼睛,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震惊道:“官家,你要杀臣?”
赵桓道:“你不能杀?”
李邦彦颤颤巍巍站起身,愤怒道:“大宋开国以来,鲜有这样的杀戮。官家今日杀臣,莫非明天就要杀满朝的诸公了吗?”
张邦昌彻底坐不住了,表态道:“官家,李邦彦有罪,可以罢免流放,还是不应该滥杀。”
白时中站出来道:“请官家明鉴。”
一批一批的官员请求罢免李邦彦,却不应该杀,官员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因为开启了皇帝随意杀大臣的先例,意味着皇帝随意杀人。
这是不允许的。
就连李纲和种师道都劝说可以流放,不能乱杀。
赵桓看到满朝百官的反对,没有任何退让,掷地有声道:“满朝百官反对,是要逼宫吗?”
“一个弃国欺君的奸佞,却是一群人保护,简直是荒唐。”
“朕今日,非要杀李邦彦不可。”
“朕今日立下规矩,凡是卖国欺君、奸佞作恶之辈,当杀。”
“王宗濋,把李邦彦拖下去,斩立决。”
王宗濋心中有刹那的迟疑,却更清楚今天反驳了皇帝,导致皇帝失势,他这个皇帝的舅舅也一样什么都没了。
他的身份,注定了只能跟着皇帝一条道走到黑。
皇帝说杀,那就杀。
王宗濋手一招,立刻有士兵押解着李邦彦往外走,李邦彦挣扎着,口中也咆哮道:“狗皇帝、昏君,你迟早会亡国的。”
“你滥杀无辜,恣意妄为,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昏君,昏君......”
“啊......”
一声惨叫从殿外传来,片刻后王宗濋进来,行礼道:“官家,罪人李邦彦已经伏诛。”
赵桓点头道:“李家抄家,所有李家的人流放,查抄的钱财物资入库。”
“臣领命。”
王宗濋应下后转身去安排。
赵桓看着一群反对的官员,走到张邦昌面前,心中瞬间升起杀意。
张邦昌在历史上,也是坚定的投降派,不仅投降过金人,还被金人扶持起来当皇帝,宁愿给金人当狗也不愿意当人。
是该杀的肥猪。
不过,还要再养一养,下一波爆金币,就该杀张邦昌了。
赵桓眼神冰冷,反问道:“张相公之所以反对李邦彦,难道你也欺君,才提前反对,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吗?”
张邦昌恭敬道:“臣不敢欺君,必定忠于官家。”
赵桓问道:“既然忠君,还反对什么。”
张邦昌讪讪一笑,直接先怂了,老老实实站回位置,不再反对杀人。
赵桓目光又扫过白时中、吴敏和徐处仁,问道:“你们也是和张邦昌一样,要给自己找退路吗?”
一个个又摇头退回去。
人都死了,还怎么和皇帝争,已经没意义,尤其李邦彦是真正的奸臣,要借此反对皇帝很难。
李纲、杨时和种师道等人也全部返回。
赵桓逼退百官,重新回到龙椅坐下,缓缓道:“李邦彦身死,政事堂少了一个宰相,朕打算让李纲,担任太宰兼门下侍郎,诸卿意下如何?”
“金国厉兵秣马,明显要再度南下。”
“我们大宋却没有任何的准备,各地的将领要备战,被勒令不准备战,不准主动和金国交战,这样束手束脚的,还怎么打啊?”
梁红玉一时间也沉默。
朝廷的大政方针,她也没办法去干涉,更搞不懂朝廷为什么这样安排。
呼!!
营帐门帘撩起。
韩世忠麾下的士兵急匆匆进来,禀报道:“统制,王总管来了。”
韩世忠连忙起身,撩起门帘刚走出两步,就看到了真定府总管王渊。
韩世忠抱拳道:“末将韩世忠,拜见总管。”
王渊脸上带着笑容,摆手道:“不必多礼。”
韩世忠神色谦恭,问道:“您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事情通知一声,末将去见您就是。”
王渊笑着道:“韩统制,恭喜了。”
韩世忠一脸疑惑,问道:“总管,喜从何来?”
王渊解释道:“宫中来旨,官家召你入宫觐见。”
韩世忠愣了下,一脸不解道:“难道王总管向官家举荐了末将,否则,官家怎么召我觐见呢?”
王渊仔细打量韩世忠,见韩世忠神情不似作伪,又想到韩世忠是贫寒出身,没有任何的关系。
奇怪了,皇帝怎么知道韩世忠?
怎么要召见韩世忠?
王渊琢磨不明白,却知道结善缘的道理,微笑道:“韩统制此去东京,可以直接见到官家了,此去定然前程似锦。”
“老夫也没什么送你的,送你们两匹上等的良驹,助你去东京一路顺风。”
韩世忠连忙说道:“多谢王总管,您的恩情,末将永世不忘。”
王渊侧身,有士兵牵来了战马,他摆手道:“传旨的中官已经先一步返回,你们赶紧交接起程。”
“遵命!”
韩世忠抱拳行礼。
王渊转身离开,韩世忠接连几次深呼吸,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后,才转身回到营帐。
他嘴角上翘,神情欣喜,激动道:“玉儿,听到刚才的话了吗?”
“听到了。”
梁红玉笑道:“恭喜夫君,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就是你等待多年的机会。只是不知道,谁举荐了夫君?”
韩世忠点头道:“不管是谁举荐的,到了东京城,仔细打听,总会知晓恩公的情况。”
“我见到官家,也会痛陈厉害,阐述抗金的重要性,务必让官家不再求和。”
梁红玉皱眉道:“这可能会触怒官家。”
韩世忠沉默片刻,掷地有声道:“纵然触怒官家,我也无悔。”
“通过割让大宋的土地,以及赔偿岁币的手段换来太平,始终靠不住。”
“金人想南下就南下,想撕破脸就撕破脸。”
“我们太被动!”
韩世忠眼神明亮,掷地有声道:“就算触怒官家,我也没什么好惧怕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梁红玉嫣然一笑,点头道:“妾身支持夫君。”
夫妻达成统一的意见,交接了军队,带上行李就离开真定府,以最快的速度往东京赶去。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