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连载中
一张堆满卷宗的旧书案,但至少,我能随时查阅那些冰冷的记录。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跃着,在墙壁上投下我晃动的影子,也映照着我面前摊开的几份卷宗和一张粗糙的沙盘。沙盘上,我用细树枝勾勒出阳翟县城的大致轮廓,标记了王粮曹的家、西仓、蔡邕的客栈,以及其
状态:连载中 作者:陆昭王粮曹蔡琰 12.76 千字更新时间:2025-04-16 09:40:45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讲述了主角陆昭王粮曹蔡琰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人物真实生动,情节描写细腻,快来阅读吧。非穿越,无系统!东汉末年,一个动荡的年代,三国风云即将展现,寒门子弟陆昭在颖川破解命案,在洛阳识破董卓迁都阴谋,与貂蝉共破洛阳密案,官渡之战截获袁绍密使,赤壁战场献连环计中计,救孙尚香于夷陵战场,助甄宓建立女子学堂……一介寒门,通过七次关键抉择改变历史走向!名士、谋士、猛将、佳人……且看风云再起,三...
得到了李县尉那近乎羞辱的“许可”,我并未耽搁。核完手头最紧要的一批账目,已近午时。
我匆匆扒了几口衙门提供的粗粝饭食,便依照王粮曹行程记录上那模糊的记载,寻到了城南一处相对清净的客栈。
据说,名满天下的大儒蔡邕蔡伯喈先生,因避朝中宦官之祸,携家眷暂居于此。
客栈不大,但收拾得颇为雅洁。我整理了一下略显寒酸的衣袍,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我不过一介郡府小吏,要拜访的是当世大儒,即便只是询问与案情相关的些许细节,也怕唐突了佳客。
通报了姓名和来意(只说是县衙公干,询问王粮曹昨日拜访之事,未敢提及“鬼面案”),客栈的伙计引我到后院一处僻静的小院前。
院门虚掩着,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一阵低沉而悠扬的琴声,如怨如诉,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愁,在这喧嚣渐起的午后,显得格外脱俗。
琴声戛然而止。片刻后,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请进吧。”
我推开院门,眼前是一方小巧的天井,几竿修竹在墙角摇曳,石桌石凳,布置简单却不失雅致。
一个身着素色衣裙的少女正端坐在石桌旁,面前放着一张古琴,纤细的手指刚刚离开琴弦。
她抬起头,看向我。那一瞬间,我仿佛觉得整个喧闹的阳翟城都安静了下来。眼前的少女,约莫十六七岁的年纪,发髻简约,未施粉黛,却自有一股清水芙蓉般的天然风致。
她的眉眼如画,清澈的眸子里,既有少女的纯净,又似乎蕴含着超越年龄的聪慧与忧思。方才那如泣如诉的琴声,想必就是出自她手。
我定了定神,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在下陆昭,阳翟县衙书佐,奉命前来,请问昨日王粮曹拜访蔡先生之事。唐突之处,还望见谅。”
少女站起身,微微颔首还礼,声音轻柔却清晰:“陆书佐有礼。家父今日偶感风寒,不便会客。昨日王粮曹来访时,小女子恰在旁边侍奉,或可知晓一二。请坐。”
她便是蔡邕之女,蔡琰(也就是后世称的蔡文姬)吗?我心中暗忖,依言在石凳上坐下,尽量让自己的姿态显得不那么局促。
“多谢姑娘。”我道,“敢问姑娘,昨日王粮曹前来拜访,所为何事?逗留了多久?期间可有什么异常言谈举止?”
蔡琰略作回忆,语调平和地答道:“王粮曹是为核对家父名下几亩薄田的租佃文书而来,似乎是县衙的例行公事。他大约在未时初(下午1点左右)抵达,逗留了约莫半个时辰。期间言谈尚算恭敬,只是……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偶尔会望向窗外,神色略显急躁。”
“心不在焉?急躁?”我敏锐地捕捉到这两个词,“姑娘可否细说?”
蔡琰想了想,道:“也并非十分明显。只是他核对文书时,偶尔会停顿下来,目光飘忽,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家父问及田租细则,他回应时也似乎慢了半拍,不似平日那般精明干练。我当时以为,他或许是有急事要办。”
这与我的推测隐隐吻合。王粮曹并非无故耽搁,而是有心事,甚至可能是在等待什么,或者要去办什么不便明言之事。
我将这一点默默记在心里,又问道:“那他离开时,可曾提及要去何处?或是与何人有约?”
蔡琰摇了摇头:“并未提及。他告辞时只说了句‘公务在身,不敢久留’,便匆匆离去了。”
线索到这里似乎又断了。但我并未立刻放弃,而是换了个角度:“姑娘博闻强识,家学渊源。在下斗胆请教,近日城中……可有什么异常的传闻,或是……特殊的记号、符号流传?”
我小心翼翼地措辞,避免直接提及“鬼面”或“太平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警惕。
蔡琰闻言,秀眉微蹙,沉吟片刻。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一丝探究:“陆书佐所问,可是与近来城中发生的几起……不幸之事有关?”
我心中一动,她果然聪慧,立刻联想到了。我也不再隐瞒,点了点头:“正是。在下在整理卷宗时,发现一些疑点,故而想多方求证。姑娘若知晓些什么,还望不吝赐教。”
蔡琰沉默了一下,轻声道:“传闻之事,虚实难辨。不过,近来的确有些关于‘符水治病’、‘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之类的言语在乡野流传。至于特殊的记号……”
她顿了顿,似乎在努力回忆,“家父前日收到一封旧友的书信,信封角落处,似乎印有一个……颇为古怪的图形,非篆非隶,看似某种符箓,但具体是何含义,家父也未曾细究。”
“符箓图形?”我的心跳骤然加快,“姑娘可还记得那图形的模样?”
蔡琰黛眉微蹙,凝神思索,然后伸出纤细的手指,在石桌上沾了点茶水,轻轻勾勒起来。
一个扭曲盘绕,似字非字,隐约透着几分神秘诡异的图案,逐渐显现出来。
“大约……是这个样子。”她轻声说,“家父当时还说,似与早期道家某些炼养派的符印有些关联,但又不尽相同。”
我凝视着那水渍勾勒出的图案,虽然模糊,但其基本轮廓,与卷宗中描述的“鬼面案”现场留下的那些血字旁边的符号,竟有几分神似!
这绝对不是巧合!我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尽量保持平静:“多谢姑娘指点!这个信息……或许十分重要。”
蔡琰看着我,清澈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了然,也带着一丝忧虑:“陆书佐……可是从这些细节中,看出了什么?”
我迎着她的目光,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有一种莫名的信任。这位才女的智慧,远非寻常闺阁女子可比。
我沉吟片刻,决定坦诚一部分:“在下发现,王粮曹昨日的行程记录与实际时间存在矛盾。结合姑娘方才所言,他当时的心不在焉,或许并非私事,而是与这流传的言语、神秘的符号有关。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不小的秘密。”
我说到这里,适时打住。蔡琰静静地听着,没有追问,只是轻轻颔首,眼神里多了几分凝重:“陆书佐观察细致,思路清奇,非同一般胥吏。若有需小女子之处,知无不言。”
她的认可,竟让我心中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不仅仅是因为她提供的线索,更因为这份来自智者间的理解与共鸣。
“多谢姑娘高义。”我起身再次行礼,“今日叨扰已久,在下先行告退。若有进展,或需再向姑娘请教,定会再来拜访。”
“陆书佐慢走。”蔡琰也起身相送,目光中带着一丝探询,也有一份淡淡的期许。
走出那方清幽的小院,午后的阳光似乎也明媚了几分。虽然王粮曹失踪那一个时辰的具体去向仍是谜,但蔡琰提供的“符箓”线索,无疑为我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这次初遇,让我意识到,在这乱世的迷雾之中,我或许并不完全是孤独的思考者。
那位才情卓绝、心思敏锐的少女,她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如同这沉闷春日里的一道清泉,让我在追寻真相的崎岖道路上,看到了一丝别样的风景。
夜色如墨,将整个阳翟县城都笼罩在一片沉寂之中。偶有几声更夫的梆子声遥遥传来,更衬得四周万籁俱寂。
我没有回那间租来的简陋小屋,而是留在了县衙仓曹的值房里。这里虽然同样简陋,只有一张硬板床和一张堆满卷宗的旧书案,但至少,我能随时查阅那些冰冷的记录。
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跃着,在墙壁上投下我晃动的影子,也映照着我面前摊开的几份卷宗和一张粗糙的沙盘。
沙盘上,我用细树枝勾勒出阳翟县城的大致轮廓,标记了王粮曹的家、西仓、蔡邕的客栈,以及其他几处可能与他行程有关的地点。
白日里从蔡琰那里得到的信息,此刻在我脑海中反复回荡。王粮曹的心不在焉、神色急躁。那一个多时辰无法解释的时间空白。以及,那个神秘的、与“鬼面案”现场符号相似的符箓图案。
我用手指蘸了点水,在沙盘旁的空地上,凭着记忆,努力复原蔡琰画出的那个图案。
它扭曲、诡异,带着一种原始的宗教意味,与太平道宣扬的某些教义隐隐呼应,却又不完全相同。
这是否意味着,“鬼面案”的凶手与太平道有关,但又可能是一个更为隐秘、更为激进的分支?或者,这本身就是一种嫁祸或伪装?
我将算筹重新排列,将王粮曹的行程时间轴再一次细化。假设他离开蔡邕住处是未时中(下午2点左右),正常情况下,半个时辰足以让他回到家。
但他直到戌时初(晚上7点左右)才被家人确认在家。这中间足足有两个半时辰的空档。就算扣除他可能因心事重重而放慢脚步的时间,至少也有两个时辰,足够他去办一件不短的事情了。
他去了哪里?见了谁?我闭上眼睛,试图将自己代入王粮曹的角色。
一个精明、贪婪,又与宦官势力有所勾结的地方小吏,在“鬼面案”频发的敏感时期,他会为什么事情而如此反常?
是恐惧?
是参与了某种密谋?
还是发现了什么让他坐立不安的秘密?
那神秘的符箓,会不会是他意外接触到的东西?
甚至,他本人就是某个秘密组织的成员,因为某种原因被组织“清理”了?
各种假设在脑海中翻腾,线索零碎而模糊,仿佛置身于一片浓密的迷雾之中,看不清前路。
但我并非全无收获。至少,我现在可以肯定,王粮曹的死,绝非简单的仇杀或意外。
他的行程被人为掩盖,他的死亡时间可能被误判,而这一切,都与那个神秘的符箓,以及其背后可能隐藏的组织有关。
我拿起一支磨秃了的毛笔,在竹简的空白处,写下了几个关键点:时间矛盾、神秘符箓、太平道关联(存疑)、组织性犯罪。
这是我目前掌握的全部,也是我下一步调查的方向。我需要找到更多关于那个符箓的信息,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太平道在颍川的活动情况,还需要想办法验证其他几起“鬼面案”中,死者是否存在类似的时间或行为异常。
这绝非易事。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吏,我能动用的资源极其有限。李县尉的“许可”聊胜于无,我不能指望衙门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一切,都得靠我自己。油灯的灯芯发出一声轻微的爆响,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窗外的夜色更深了,寒意也透过窗缝侵入屋内。
我搓了搓有些冰凉的手,目光再次落到沙盘上。迷雾虽浓,但并非没有方向。蔡琰提供的线索,就像是这浓雾中透出的一丝微光,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前方一小段路。
而且……不知为何,在思考这沉重而危险的案情间隙,蔡琰那清澈而聪慧的眼神,她沉静从容的气度,以及她指尖在石桌上勾勒符箓时专注的神情,总会不经意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不仅仅是一位提供线索的证人,更像是一个可以在智力层面与我平等对话的灵魂。在这冰冷而充满杀机的乱世迷局中,这份短暂的相遇与交流,竟像一簇温暖的火苗,驱散了我心中的些许寒意和孤寂。
或许,我并不需要独自面对这一切。我深吸一口气,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卷宗和沙盘上。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我必须找到真相。
为了那些无辜死去的人,为了揭开这“鬼面”背后的阴谋,也为了……守护那迷雾中偶然得见的微光。
明天,我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所有“鬼面案”的卷宗,寻找共同点和异常之处。同时,也要设法打探关于那个神秘符箓的更多信息。路,才刚刚开始。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