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品人阅读笔记网!手机版

品人阅读笔记 > 首页 > 女生频道 > 言情

>

我在省道卖盒饭,极品亲戚全完蛋姜甜胡琼芳完结文全文版

姜甜胡琼芳 著

言情连载

胡琼芳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水桶,水桶里装着还活蹦乱跳的泥鳅和黄鳝。姜甜也没空着手,她这两天在...我在省道卖盒饭,极品亲戚全完蛋姜甜胡琼芳完结文最新章节由品人阅读网网友搜集并发布,我在省道卖盒饭,极品亲戚全完蛋姜甜胡琼芳完结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到品人阅读网你能找到更多好看的小说,包括全本的和正在连载

状态:连载  作者:姜甜胡琼芳  16.16 千字更新时间:2024-12-26 08:39:09

在线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带好干粮,胡琼芳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水桶,水桶里装着还活蹦乱跳的泥鳅和黄鳝。姜甜也没空着手,她这两天在稻田里摸了好多小孩拳头那么大的田螺。这玩意儿乡下人也吃,但都...

我在省道卖盒饭,极品亲戚全完蛋姜甜胡琼芳完结文全文版
带好干粮,胡琼芳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水桶,水桶里装着还活蹦乱跳的泥鳅和黄鳝。

姜甜也没空着手,她这两天在稻田里摸了好多小孩拳头那么大的田螺。

这玩意儿乡下人也吃,但都是煮熟了把螺肉掏出来,晒干之后,用大蒜头和辣椒蒸着吃。

不过姜甜却知道,城里人很喜欢用这种田螺和咸肉炖着吃,再买块卤水老豆腐放进去,就是一道鲜美又下饭的肉菜了。

尤其适合喜欢喝酒的男人们。

这个年代,乡下到处都能看到这种田螺,还有小一点的青壳螺蛳,不过老百姓忙着种地产粮,很少有人去捞来吃。

有时候小孩子贪玩,去外面捞回来一堆,还要被家长拧着耳朵骂呢。

骂完了,把这些螺蛳和田螺拿砖头砸碎了,丢到盆里去喂鸡喂鸭子。

谁高兴花那么多时间去弄这个吃?

姜甜想带点田螺去碰碰运气,要是饭店肯要的话,那以后他们家就又能多一项收入了。

她压根就没打算靠种地来养活她们母子三人。

这年头种地比几十年后还惨,辛辛苦苦打出来的粮食,要先留出一部分交公粮,剩下的还要留一部分自己家吃。

真正能拿去卖钱的,并没有多少。

粮食都这样了,更别提旱地里种出来的红薯洋芋这些了。

唯一值钱的杂粮,大概就只有芝麻和花生这两样了。

但他们家总共也就那么点旱地,就算全部种上芝麻和花生,一年能卖几个钱?

还是做生意来钱快。

尤其是做水产生意。

别看这玩意儿弄起来麻烦,城里人可爱吃这个了。

上辈子姜甜就听说,他们镇上有个小混混,就是靠下乡收泥鳅黄鳝,然后蹭他舅舅的货车运到省城卖,不过两年时间,居然买了一辆摩托车!

那个年代的摩托车,跟后世的BBA也差不多了。

谁家要是能给家里的年轻小伙子置办一辆摩托车,都不用出彩礼,那些个爱时髦的小姑娘一个个都往上挤。

姜甜倒是没打算买什么摩托车。

她就是想攒钱去省道边上盖房子!

没错,她不打算把房子盖在村里了。

一个是村里人多嘴杂,她妈才刚死了男人没几天,就有人上门要给她说亲,等一年后出了孝,那上门给她妈说亲的不是更多?

姜甜倒不是反对她妈再婚。

只是,这年头,农村人普遍都不太瞧得上死了男人的寡妇,能给她妈介绍的对象,要么就是那种残疾的,或者家里穷的娶不上媳妇的老光棍。

要么就是像之前姜家姑奶介绍的那个,自己没房子,还丧偶带着两个儿子,想住到他们家来的。

总之,好男人是绝对轮不到胡琼芳这样的寡妇的。

姜甜可不想让她妈嫁给这种男人,这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吗?

可他们要是继续住在村里,这种麻烦事儿就一直少不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搬家。

搬到一个没什么熟人的地方。

姜甜看中的就是距离他们村足有几十里路的省道边上。

一来这里车来车往的,方便他们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

二来,如果姜甜没记错的话,再过七、八年,336省道就要改扩建了。

上辈子就是因为省道改扩建,很多原先住在省道两边的居民,都因为拆房子分到了一笔钱,当时为了鼓励他们挪地盘,除了补偿款之外,还给这些人家重新安排了靠近省道边上的宅基地。

又得了钱,又能继续住在省道边上做买卖,真的是赚大了。

姜甜就是想趁这两年,省道还没改扩建,而且宅基地管理也比较松散,抓紧时间去占一块地盘。

等混熟了之后,再请附近的村干部吃顿饭,送两条烟,争取把宅基地的证也给办下来。

这样以后336省道改扩建的时候,他们家不但能得到一块新的宅基地,还能拿到一笔拆迁补偿款。

姜甜已经在心里计划好了,等拿到这笔补偿款,她就说服她妈,不要急着盖他们自己住的房子,拿这块地皮,还有拆迁补偿款,盖一个三层楼的房子,一楼开饭店,二楼开个小旅馆,三楼他们自己住。

到时候家里再雇两个人帮忙,一个饭店,一个小旅馆,每年赚的钱,足够他们一家三口过上这个时代的小康生活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母女二人累的半死,好不容易挑着泥鳅黄鳝,走到省道旁边一家看着挺大的饭店,进去一问,人家根本就不要她们这点黄鳝。

“这么点货,也值得你们跑这老远的路过来卖?”

“挑回去自己家吃吧。”

后厨一个肥头大耳的厨子不耐烦地冲她们摆了摆手。

姜甜不死心,又和胡琼芳走了几分钟,找到另一家饭店。

谁知道运气不好,刚有个鱼贩子送了一批河鲜过来,人家早就买好了。

泥鳅黄鳝这些河鲜,虽然不容易死,养两天也行,但也不能养太久,不然会瘦,而且也容易闷死。

死掉的泥鳅黄鳝,就不值钱了。

这家的老板心肠不错,看她们母女两个累得满头大汗,胡琼芳瘦巴巴的一个女人,挑着那么重的两个大水桶,腿肚子都在打颤,就让她们在店里坐了一会儿。

还给姜甜支招:看你们出来一趟卖东西也不容易,这样,等三点钟以后,你们去菜市场外边摆个摊子,多少也能卖掉一点。

姜甜感激地谢过老板。

不过母女俩都没有在店里坐下休息。

她们这一身的鱼腥味,别把人家店给熏臭了。

“那我给你们搬两个凳子,你们坐外边歇口气吧。”

描着细长眉毛的老板娘,给她们搬了两个小凳子放在屋檐下。

九月份的太阳还是很热的,胡琼芳看到女儿脸上额头都是汗珠子,没有拒绝老板娘的好意,感激地谢了又谢,把扁担放下来。

紧接着就拿出兜里的棉帕子,给姜甜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子。

“妈,喝口水。”姜甜也从身上把斜跨的水壶拿下来,拧开盖子,让胡琼芳先喝。

老板娘羡慕地在一旁夸道:“大姐,你女儿真孝顺!”

老板娘做梦都想要个又白又软的小闺女,可恨连续生了两个,都是皮的要死的臭小子。

看着姜甜那张甜甜的笑脸,老板娘真是羡慕死了。

姜家一天之内死了两个人!

这个惊悚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柳渚头村。

周林海到底还是硬着头皮,给姜家报告了另一个坏消息:

姜甜的爸爸,胡琼芳的男人,在煤矿上出了事故,也没了。

现在公安局那边打电话过来,让家属尽快去办理死者的后事。

这件事情谁也不能代办,只有姜乐平的家属可以去办理。

一天之内,先是婆婆死了,紧接着又传来丈夫的死讯,胡琼芳娇小的身躯再也承受不住,当场晕死过去。

村里的婶娘嫂子们吓了一跳,忙七手八脚地把胡琼芳抬到了床上。

姜家都死了两个人了,可不敢再死人了。

好在家里还有个姜甜,十二岁的姑娘,在农村也能顶半个大人了。

只可惜,姜甜压根就不想给汪春妹大办丧事。

发现村里人都在看着她,姜甜嘴一瘪,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爸!我要去接我爸回家,呜呜呜~”

围观村民心头一酸,有心软的已经跟着哭了出来。

这孩子也太惨了,奶奶刚死,爸爸也死了,妈妈昏倒在床上,弟弟还在上小学。

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能指望她做什么主呢?

罢了罢了!

村长周林海重重叹息一声,开始分派任务。

先让人打电话去姜乐生上学的高中,把姜家仅剩的成年男丁给叫回来做“丧主”。

汪春妹的丧事,暂时只能让村里各家帮衬一把了。

再去村小学把姜诚也叫回来,他爸没了,他是姜乐平的长子,也要披麻戴孝,给亲爹摔盆的。

公安局那边……也只能由他带着姜甜先过去了。

好端端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没了,还是家里的顶梁柱,煤矿那边肯定要赔钱的,这笔钱关系到姜甜姐弟俩以后的生活,可不敢马虎了。

姜甜也没想到,事情居然这么顺利。

上辈子她和弟弟都被妈妈带在身边,忙着操持爸爸的丧事,去煤矿领取死亡赔偿金的事情,都是二叔姜乐生去办的。

钱拿回来之后,也理所当然地直接给了汪春妹。

她们母子三个,连赔偿金的边儿都没摸到。

正是因为手里没钱,后来她妈病重的时候,他们手里一分钱都没有,找汪春妹要,她就借口说家里艰难,又说当时给她爸办丧事花了许多钱。

反正死活就是不肯给她们拿钱。

胡琼芳也因为没钱去省城看病,最后死在了乡卫生院简陋的病床上……

重活一世,姜甜再也不会让任何人拿走这笔钱!

这些钱,不光是她爸拿命换来的,也是她妈今后的保命钱。

想到这里,姜甜擦了擦眼泪,对周林海说,自己要去拿家里的户口本。

这个时候还没有身份证这一说,家里办大事都要用到户口本。

周林海没想到这么小的姑娘居然还能想到这个,对姜甜也有些刮目相看了。

姜甜哭着从汪春妹的裤腰带上解下了一串钥匙。

看到钥匙从汪春妹身上转移到了姜甜这个大孙女手里,村里人都忍不住唏嘘起来。

农村都是谁当家管事,谁拿着全家的钥匙。

以前姜家都是汪老太管家,现在汪春妹去了,大儿子也没了,留下一个小儿子还在上高中,偏偏大儿媳胡琼芳又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老实人。

看来,这姜家啊,以后就得靠姜甜这个大孙女撑着咯。

“那不是还有乐生吗?”人群中有人嘀咕道。

没想到立刻就有好几个声音反驳她——

“不懂别乱说!人家乐生从小学习就好,往后可是要考大学,进国家单位当干部的,怎么可能回村里管家种地?”

“就是,乐生还没说亲娶媳妇呢,一个守寡的嫂子,一个没结婚的小叔子,你让他怎么好意思住在家里?”

“唉,也是!就是可怜了琼芳,男人没了,还有个小叔子要上大学,往后这负担可重着呐!”

“我看琼芳也不顶用,倒是她家甜甜,看着像是个会理事的,家里连着去了两个长辈,她还晓得拿钥匙去找户口本,一看就是能当家做主的,像她奶奶。”

“要不怎么说是亲生的呢?依我看,甜甜这回怕是真不能回学校上学了,这个家总得有个能当家做主的人吧?”

姜甜一边在她奶屋子里找户口本,一边听着外面的动静。

村里人说的这些话,倒是意外给她支招了。

本来她还在头疼,要怎么劝她妈同意暂时不要回学校上学。

汪春妹死了,姜乐生肯定要回来,这个人心思歹毒,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他要回来,姜甜是肯定不会让胡琼芳或者姜诚单独和他在一起的。

所以,只要姜乐生在家一天,她就不可能安心回学校上学。

不过,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她没好意思跟老弟说。

那啥,前世她初中辍学之后就出去打工了,后来就一直在工地上卖盒饭,初中那些课本,可以说是十几年都没摸过了。

不爱学习是假的。

现在的姜甜,压根就踏马的“不会学习”了好吗?

所以,不管以后要不要继续上学,为了不暴露自己重生这件事情,她都必须休学一年。

至少先把初一的书本知识给复习一遍。

免得到时候老师一问三不知,两辈子加起来,几十岁的人了,还要在课堂上被罚站,多丢人呐?

本来她还在犯愁,要怎么说服她妈让她休学一年。

毕竟之前是汪春妹霸着家里的钱,不给她交学费,现在汪春妹死了,正所谓长嫂如母,以后名义上肯定是胡琼芳这个大嫂当家。

到时候她妈手里有了钱,肯定会立刻送她回学校读书!

不过,听了村里人刚才说的那些话,姜甜突然发现,卧槽!

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跟她妈讲道理呢?

弟弟还小,妈又病了,姜乐生那个自私鬼,高考在即,就算回来参加了亲妈亲哥的葬礼,肯定还会继续回学校上学的。

家里这么多事情,还要种地,养猪,放牛,做饭……她妈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姜乐生是小叔子,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以胡琼芳的性格,肯定不会为了家里的事情,耽误小叔子的大好前途。

姜诚又太小。

看来看去,就只有让她先休学一年,在家里帮帮忙了。

想到她以前最多的时候一次卖了五十斤黄鳝,光差价就损失了二十块钱,胡琼芳的心都在滴血。

这下不用姜甜给她洗脑了,回去的路上,胡琼芳主动提出,以后家里弄的泥鳅黄鳝,都不卖给鱼贩子了。

宁可辛苦点,哪怕步行一个小时,挑到省道这边来,价格能翻一倍,那也值了。

更何况还不用步行,只要能赶上班车,就是花三毛钱坐车又怎样?

跑这一趟,她们起码多赚了五十块钱!

摸了摸藏在衣服内袋里的一卷票子,胡琼芳浑身都是劲儿。

今天她们带了二十六斤黄鳝,十七斤泥鳅,还有大半桶田螺,一共卖了二十九块两毛钱。

去掉母女俩来回坐车的一块二,等于净赚了二十八块钱!

要是按照李桂芬刚才说的,以后隔一天送二十斤黄鳝,十斤泥鳅,外加五十斤田螺,跑一趟就能赚二十多块钱。

那他们家一个月岂不是能赚三四百块钱?

默默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胡琼芳激动得脸都红了。

要知道,丈夫之前在矿上打工,又苦又累,一个月也只能赚两百多呢。

只可惜,乡下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钓到黄鳝,不然她每天去钓黄鳝,赚的钱都能养得起一双儿女了。

这一刻,胡琼芳女士的心里,突然对独自一人抚养大一双儿女,产生了巨大的信心。

其实之前姜姑奶建议她再找一个的时候,胡琼芳不是没有考虑过。

农村重体力活多,她一个女人想撑起一个家,撑起地里那一大堆农活,实在是太难了。

胡琼芳并不是需要一个男人,她是害怕自己一个女人,养不了两个孩子,也给不了儿女更好的生活。

可现在,发现只要钓黄鳝,每个月就能赚到三四百块钱,胡琼芳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

去他娘的二嫁!

农村哪个男人,一个月能给自家婆娘三四百块钱生活费的?

别说一个月了,有的一年也未必能给这么多。

这就罢了,有些没本事的男人,不但不给老婆家用,还要找老婆要钱呢。

不给钱就打。

可怜村里有些女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种粮食,替家里交了公粮不算,剩下那点粮食,好不容易拉去卖点钱,还被男人拿去吃酒赌钱去了,日子过的不知道有多苦。

这么一想,胡琼芳立刻坚定了不再结婚的念头。

大不了她多吃点苦,平时多钓点黄鳝拿去卖钱。等到农忙的时候,地里的活她一个人实在做不了,那就花钱从村里雇人来做!

反正每年地里最忙的时候,也就那么几天时间。

胡琼芳默默盘算了一下,地里别的活儿,不急的,她自己慢慢做。赶上割稻子或者收麦子的时候,她就花钱请人帮忙。

她家现在就剩下两亩多的水田,外加两亩旱地,赶上“双抢”的时候,雇两个壮劳力,两天就能干完了。

按照现在乡下雇工的价钱,每人每天一块钱,包一顿饭,两天也不过才四块钱。

吃的也不用太好,割两斤肉,一顿饭安排一碗豆腐烧肉,再加两个下饭菜也就够了,花不了多少钱。

一路上,姜甜还在琢磨着,趁这次卖的钱多,等回去之后,要怎么趁机劝她妈,把地里的重体力活包给别人做呢。

结果没想到,刚到家,母女俩各自倒了一杯凉白开喝下去,胡琼芳就主动把自己的打算和女儿说了。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