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品人阅读笔记网!手机版

品人阅读笔记 > 首页 > 女生频道 > 言情

>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优秀文集

高远乔珊 著

言情连载中

全京城几十万考生就得重考。想到这里,高跃然的脑门儿上沁出了一层冷汗,她忙说道:“小远,小姑说错话了,不该怀疑你的,你别介意啊。”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搂着小姑的肩膀,高远笑笑后说道:“咱们是一家人啊,我怎么会介意呢。实话跟您说吧,我之所以能押

状态:连载中  作者:高远乔珊  18.98 千字更新时间:2025-04-17 12:49:59

在线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小说主人公是高远乔珊的书名叫《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冰川火鸟倾心创作的一本都市生活类小说,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高远重生了,回到了1977年高考前夕。上辈子一介凡人的他决心通过参加高考改变命运。一不小心,考了个状元。剧情合理,智商在线,符合年代文的特征,努力描写出这个时代的风貌。...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优秀文集

精彩章节试读 1

第7章

高远准备得很充分,他也很重视这次语文考试。

他早就打好了腹稿。

你写知青岁月,写如何在乡村通过劳动转变思想观念,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那我就写在过去的一年里,如何通过学习完成蜕变,写对这个时代的展望,写年轻人如何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去。

他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首过去这一年,是充满挑战和奋斗的一年,是我在无数困难中砥砺前行,不断成长的一年。

这一年,宛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坚持与勇气的力量......

真真是文思如泉涌,灵感如尿崩,越写越顺畅。

写完这篇作文,高远活动了下手腕。

他是不敢东张西望的,一旦被监考老师认定有作弊的嫌疑,之前考完的三门就算白考了。

高远低着头,稍微缓了缓,然后继续答题。

后面一道题是文字解析,何为中国脊梁?

最后一题是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高远顺利完成这两道题目的解答,再往后看,还有一道参考题,也是文言文译成现言。

这道题可答可不答,并且不计入总分,只作为录取之后能否跳级的参考。

对高远来说,这道题根本没难度,他顺手就作答完毕。

当然,他也没打算跳级。

他藏了个心眼儿,语文成绩好,被人大中文系录取后,能获得老师的资源倾斜不说,或许还能从事一点与文字相关的工作。

高远这几天想得挺通透,在这个年代里,想挣钱,想过上吃喝不愁的生活,无非就那么几条路:

首选是当作家,文人在这个时代中地位极高,尤其是那些写伤痕文学的那帮人,备受尊崇。

随着各大报社、杂志社的复刊,加上国家下发了一纸公文——稿费改革,立刻点燃了文人们滚烫的热情。

国家出台的这个标准是:著作稿每千字2——7元,翻译稿每千字1——5元。

高远上辈子在图书馆工作的时候,没事净看书了,不管是中外文学、历史名著,还是名人传记、自然科学,只要是书他都看。

第一是闲得实在没事儿干,第二他也确实喜欢看书。

后来网络文学鼎盛时期,他连网文都不放过。

犹记得有家工作室招人写开头,千字给5块钱,他还劲儿劲儿地投过稿,运气不错,居然过了,六千字挣了30块钱。

这个年头如果能靠写稿子挣稿费,说出去不仅体面,钱的来路也光明正大,并且这项工作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高远的第二个选择是当编剧,这玩意儿比当作家来钱还要快,你创作的故事被某个电影厂相中了,购买版权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然他也有第三个就业选择,去南方当倒爷,但风险性很高,他暂时不作考虑。

胡思乱想中,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起来。

监考老师还是那套嗑:“考试结束,请同学们立刻放下钢笔,保持安静,等待收卷。”

“后面那位同学,对,就是你,别写了,再写,按照作弊处理!”他又严厉地对后面一位同学呵斥了一句。

高远也不敢回头看是哪个倒霉蛋被老师盯上了,默默坐在椅子上,等老师走过来,收走试卷后方才吐出口气。

高考终于结束了。

监考老师深深看了他一眼。

他对这个学生印象深刻,两天考了四门,有两门提前交卷。

本以为这个小伙子是个滥竽充数的学生,收走他的试卷后没忍住好奇心看了看,发现他解答的题目字迹工整,思路清晰,原来是个隐藏的优等生。

后世被称之为:学霸。

现在自然是没有这个词儿的,但高远优秀的表现还是让监考老师对他刮目相看了。

两位老师私下里交流过,一致认为这孩子有状元之才。

老师把考卷全部收完并现场进行了封存,这才让同学们有序离开。

高远心情愉悦,跟乔珊擦肩而过时,瞧见她那张冷若冰霜的脸也没太在意,还冲乔珊微笑着点了点头。

乔珊欲言又止,姑娘其实想问问高远发挥得好不好,又觉得拉不下脸来。

自己凭什么主动跟他说话呀。

眼睁睁看着高远快步离开,一点跟自己打招呼的意思都没有,乔珊心里五味杂陈。

我就这么不招你待见吗?

高远在哼小曲:老师教的二十四节气,懂了就上了年纪,戴着耳机听着流行歌曲,磁带在铅笔上老去......

高跃然突然出现在他身后,一拍他的肩膀说道:“还怪好听的,这是啥歌啊?谁唱的?”

高远被小姑吓了一跳,嘿嘿笑道:“我的原创,好听吧?”

“你还会写歌?”

“我会的多了,写歌有什么难的。”

“嘁,德性!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高跃然偏坐在后座上,搂着高远的腰,说道:“走走走,回家。”

看她这神采飞扬的神色,明显考得不错。

高远蹬上车子,又是一路电闪雷鸣,回到院子里。

下午天气暖和了些,风也没那么凛冽了。

刘婶坐在门口晒太阳,见这姑侄二人推着自行车走过来,刘婶一点让行的意思都没有,开口就是嘲讽:“哟,未来的大学生回来了?考得咋样啊?没考糊吧?我就说了,你们家祖坟上就没冒过青烟,就别费那个心思考什么劳什子大学了。”

她这两天很老实,那是因为开考前一天傍晚她跟西屋的李凤芝嚼老婆舌头,说以高家小子那臭德性,能考上大学那真是见了鬼了,老高家祖坟上就没冒过青烟。

这话刚好被张雪梅听了个正着。

张雪梅可不惯她这臭毛病,当即怼了回去:“你个老妖婆再敢背地里对我家小远说三道四的,你看我敢不敢撕烂你这张嘴!还有,孩子明天就要考试了,你最好给我安分一点,干扰了孩子的情绪,我拼着进局子也跟你没完!”

见张雪梅怒火中烧、气势汹汹,刘婶老实了。

但也就憋了两天,今儿她蹲守在门口,就是打定主意等高远回来后出出心里这口恶气。

一瞧她这副泼妇嘴脸,高远就知道这娘们儿是故意找茬,当下把自行车往她身前拱了拱,说道:“考得咋样不劳你操心,有这个闲工夫关心我,你还是多替你家二小子费费心吧。

我听说,你家二小子正跟他媳妇闹离婚呢,因为啥来着?

哦,想起来了,他作风不端正,跟北屋的魏红霞勾搭到一起去了,被他媳妇堵在了床上,两口子闹得厉害。

你咋不管管啊?”

刘婶像是被高远戳了肺管子似的一蹦三尺高,疾言厉色道:“你个小王八蛋休得胡说!根本没有那档子事儿,你再敢胡说八道,老娘抓花你这张脸!”

说着,她真就张牙舞爪扑上来。

高远推着自行车后撤了一步。

高跃然很有眼力见儿,跟自己侄子也配合默契,当即一个大步跨上前,一把擒住刘婶的手腕,左手推向她下垂的胸脯子,双眼精光爆闪,语气冷若寒冰:“老丫挺的,你还没完了是吧?你想抓花谁的脸?我先抓花你的脸!”

话音落下,高跃然倒是没去抓刘婶的脸,但她却松开了右手。

刘婶被推了一个趔趄,没刹住车,一屁股墩儿跌坐在了地上。

这老娘们儿也是无敌了,一骨碌坐起来,双手拍打着大腿,干嚎着撒起泼来:“哎哟喂,我滴个老天爷啊,我活不起了啊,被老高家俩小辈儿这么欺负,还有没有天理啊,有没有人管啊......”

她这一嚎,把四邻八舍全惊动了。

街面上人本就多,再加上跑出来看热闹的邻居们,高远家门口乌泱泱围了一群人。

高远一看,人都到齐了,立马精神焕发,他指着老妖婆高声对大家说道:“这个歪嘴儿婆子没安好心,背地里编排我考不上大学就算了,还拿我家祖坟说事儿。

今儿更过分,她知道我和姑姑今天考完,特意等在这里对我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刘婆子,你不就是信口开河被我妈听到后警告了两句么,你至于对我家有这么大仇恨吗?

开口闭口我们家祖坟怎么样,你这是在公然宣扬封建迷信!

新中国都成立多少年了,你还信牛鬼蛇神那一套,难不成,你还想复辟三座大山吗?

还想要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吗?

我们一家人老实憨厚,但也由不得你这么欺负!”

精彩章节试读 2

第6章

高远可不知道乔珊有那么多心理活动,知道了他也不在乎。

他遛遛达达出了校门,走到自行车旁,往后座上一坐,百无聊赖地等待着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

二十分钟后,考试结束。

参加考试的同学们鱼贯而出,神情又是一个比一个丧,看得高远直乐呵。

他回忆起来,今年的录取率不足4.8%,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却有570万人之巨,录取比例为29∶1,竞争极为惨烈。

小姑出来了,脸上挂着明媚的笑容,打量着高远也有些意味深长。

“看样子考得不错啊。”高远从后座上下来,笑嘻嘻说道。

“小远,你是不是提前知道考题了?”见四下里人不多,高跃然低声问道。

考卷发下来后,她一看卷子上那些题目就震惊了,虽然题型有所变化,但换汤不换药,跟中午自己做过的那张试卷简直如出一辙。

这让她不得不怀疑,自家大侄提前知晓了考题。

这个......打死高远都不会承认的。

他故作惊恐状,也四下里瞅瞅,急慌慌说道:“小姑,这话可不能乱说啊,高考泄题,问题有多严重我不说您也应该知道。再说我前些天一直安分守己在家复习,连门都没出,上哪儿偷考题去?

我既没那个渠道也没那么大胆子。”

听他这么一说,高跃然也觉得自己猜忌得毫无道理了。

她也被高远这番话吓住了,是啊,考题泄露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一旦被有关部门调查,全京城几十万考生就得重考。

想到这里,高跃然的脑门儿上沁出了一层冷汗,她忙说道:“小远,小姑说错话了,不该怀疑你的,你别介意啊。”

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搂着小姑的肩膀,高远笑笑后说道:“咱们是一家人啊,我怎么会介意呢。实话跟您说吧,我之所以能押对题,主要是运气好的缘故,明天开考的数学、语文,或许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他也有点后悔了,史的这门联考试题,他押得太准了。

到家后可不能再把数学、语文两门考试题目全部泄露给小姑了,起码要故意错几道,只要帮着小姑考上大学,实现她的理想就行了。

这个把握高远还是有的。

见高跃然点头,高远蹁腿上了自行车,等小姑坐上后,他铆足了劲儿,一路雷鸣带闪电,向新开路胡同窜去。

看得旁边几个同学眼珠子都瞪圆了,你家自行车质量再好,也架不住你这么使劲蹬啊,我们看着都心疼。

姑侄俩到家时刚过四点钟,各家各户都还在上班,刘婶也缩在屋里没出来作妖,院子里阴森且静谧。

张雪梅正在厨房里忙活。

高远家这个厨房也是搬过来后私搭的,在南墙角,用砖头和油毡简单搭一个棚子,里面放一个蜂窝煤炉子,一个碗橱就满满当当。

厨房边上垫几块砖,砖上面盖一块木板,木板上整整齐齐码着蜂窝煤,蜂窝煤用塑料布遮盖起来,一看就是爱干净的人家。

像刘向前、刘婶那样的窝囊户,蜂窝煤就随便放,一到下雨天,被雨水一淋,蜂窝煤立时成了一滩滩黑水,流得满院子都是。

高远停好车子,蹑手蹑脚摸进厨房,在老妈身后站定,大喊一声:“妈!”

“妈呀!臭小子你要吓死我啊。”张雪梅正在准备做晚饭,冷不丁被吓了一跳,扭头就给高远来了一下子。

老妈也才四十出头儿,身材苗条风韵犹存。

虽说在乡下当了几年赤脚医生,倒也没受多少磨难,反倒比整日辛苦劳动的父亲还要健康一些。

高远没心没肺地笑着,凑近了一瞧,问道:“今晚吃啥?”

张雪梅掀开蒸布,拿出一条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来,说:“给你们做炸酱面吃。”

高远俩眼珠子眯溜圆,好奇地问:“哪儿来的五花肉啊?”

他回来十多天了,别说肉了,肉末都没吃上一口。

这年头不是买不起肉,是根本买不着。父母的工资加一块儿也有八十多块钱,足够一家人生活的了。

但城市居民每人每月仅供应猪肉3两到半斤,一个月改善两次生活的家庭都算是奢侈的。

老妈手里这块肉就有半斤了,高远觉得很惊奇。

张雪梅低声解释道:“我今天下午出了趟门,在藏经阁胡同那边碰到了个乡下来的屠户,那屠户不敢声张,偷偷摸摸地卖肉,他见我手里拎着三斤大米,就提出来跟我交换。

我一瞧肉挺新鲜,也还划算,就跟他换了。”

现在的物价水平,富强粉两毛六一斤,标准粉一毛八,最好的小站米一毛八分五,次一级的粳米一毛六,猪肉七毛五,白菜才三分钱一斤。

高远不用问就知道,老妈是用粳米从屠户手里换来了半斤五花肉。

这买卖划算吗?

老妈说划算那就划算吧。

高远非常理解老妈的心思,老妈这时见自己用功读书,正在参加高考,想着法子给自己补充营养呢。

抱着老妈的肩膀,高远说道:“妈,费心了。”

儿子突然的转变让张雪梅还有点不适应,她扭头一笑,说道:“别煽情啊,搞得你妈我很不习惯,赶紧复习功课去,别在这里给我添乱。”

高远哎了一声,松开老妈,转身瞧见小姑正笑眯眯看着自己,他也有点害羞了,走过去,挽着小姑的胳膊,说:“走走走,我再给您找两套试卷做,您这学习基础太差了,得好好补一补啊。”

“臭小子,在你妈那儿没得到好脸,你就使劲折腾你姑是吧?”高跃然打他一下,见他嬉皮笑脸的样子,又剜他一眼,被他拽进了屋。

高跃民回来的时候已经快七点钟了。

儿子高考,他也没请假,只是跟车间主任打了声招呼,晚去了一会儿。

今年的环境比前些年宽松了一些,风向也有所变化了。

高跃民听到了一点风声,上面流露出全面摘掉右派帽子的想法。

如果说这个政策能够得到落实,大哥就有盼头了。

他今天更是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学院的教务处长去首钢找到他,跟他透露说,准备准备,院里年前就会把你要回去,让你继续从事高数教学工作。

过完年,等这届大学生报到后,你就要再次走上讲台了。

这一消息让高跃民一整天都乐呵呵的。

连带着,车间主任对待他的态度都不似以往那般严厉,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一进门,高跃民就看见儿子和妹妹一人一把椅子,头碰头坐在桌前低声交流着什么。

他一愣,走过去问道:“跃然单位上不忙啊?”

高跃然一扭头,见二哥回来了,腼腆一笑,说道:“二哥,我参加高考请假了。”

高跃民又是一愣,接着也笑了起来:“好好好,有这个机会就别错过,说不定咱家今年能出三个大学生呢。”

“妥妥的。”高远接了一句。

“嚯,这么有信心啊。”高跃民划拉一把高远的头发,又说道:“先吃饭吧,吃晚饭再学。”

张雪梅挑开门帘,端着一晚香气扑鼻的炸酱走进来。

高跃民提鼻子一闻,乐了:“哟,今儿吃炸酱面啊,有口福了。”

张雪梅白他一眼,道:“沾你儿子和妹妹的光,让你也跟着开开荤。”

高跃民哈哈大笑:“对,沾光了,我去帮你端面条。”

他奔厨房,端回四碗面条来。

张雪梅也去厨房里端回来两个菜碟,一个炝拌土豆丝,一碟子白萝卜丝。

京城人吃炸酱面是很讲究的,夏天配黄瓜丝、胡萝卜丝、豆芽菜和青豆,冬天配芹菜段、水萝卜丝、鸡蛋皮丝和黄豆。

这年头儿家家困难,也就没那么多穷讲究了,能吃上口炸酱面,还有两个菜码你就知足吧。

高远绊着面,瞧老爸今天兴致挺高,隐约猜到了些什么,但还是问道:“爸,有啥好事发生吗?瞅您今儿挺高兴啊。”

高跃民吃一口面条,见老婆、妹妹也都望着自己,一笑,说道:“组织上给我恢复工作了,上午刚到单位上,学院教务处周主任就找到我说,让我准备准备,回学院工作。”

张雪梅喜上眉梢:“好事啊,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高跃然想了想后问道:“二哥,你回去工作,组织上是不是也该把收回去的房子还给你啊?”

“这个我还真没打听,不过应该会还的吧?”

“一定会还的,但也得老爸您主动去跟学院领导争取一下。”高远说道。

“小远这话说得没错,你得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跑跑,你不提,领导肯定不会发善心,主动还给你的。”张雪梅也提醒了一句。

高跃民寻思寻思,下定了决心说:“等回学院报了到,我就跟院领导说说这件事情,争取尽快把房子要回来。”

............

昨天晚上,小姑是跟老妈一起睡的。

老爸被赶到了外间,跟高远睡了上下铺。

次日一早,寒风凛冽。

吃过早饭,张雪梅给高远拿了一顶棉帽子扣在他脑袋上。

高远很抗拒,这玩意儿太拉低他的颜值了,但也不能辜负了老妈的好意,他穿上军大衣,拉着同样被老妈武装得严严实实的小姑出了门。

上午九点钟,数学开考。

对高远来说,数学题太简单了,他依然如昨,做完后检查了几遍,确认答案大差不差后提前交卷。

下午一点半,最后一门语文考试正式开始。

语文的第一道考试题目就是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高远对这道作文题印象非常深刻,他还记得,京城今年的高考状元刘学红写的这篇作文被《人民X报》刊登了。

刘学红根据亲身经历,描写了她作为一名普通知青,如何在广阔的农村大有作为。

报纸刊登这篇文章的时候,高考还没公布分数。

后来,这篇作文得了99分(实际分数乘以0.7),也相当于满分作文了。

刘学红因此名声大噪。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