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连载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是网络作家“王伟王三牛”倾力打造的一本古代言情,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精彩最新章节由品人阅读网网友搜集并发布,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精彩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到品人阅读网你能找到更多好看的小说,包括全本的和正在连载中的.如果你也喜欢寒门屠户之子
状态:连载 作者:王伟王三牛 7.77 千字更新时间:2025-09-01 19:23:2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是网络作家“王伟王三牛”倾力打造的一本古代言情,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王屠夫家满门壮汉,个个人高马大,膘肥体壮,活脱脱一...
“哦?好!好啊!”
王大夫捋着胡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哪个大夫不喜欢听到病人好转的消息?
“那今儿来是……?”王大夫目光落到了王二牛肩上那个鼓囊囊的麻袋上。
“王爷爷,”王三牛指了指麻袋,声音带着点小孩特有的兴奋,
“这是我和娘在家收拾野菜时(他不好说是猪草,免得让人嫌弃),发现的一些草药,都晒干了,想请您看看,药铺收不收?”
“哦?晒干的草药?”王大夫来了兴趣,站起身从诊桌后绕了出来,“拿来我瞧瞧。”
王二牛赶紧把麻袋口解开,小心翼翼地捧出里面用布袋分装好的各种干草药。
王大夫蹲下身,解开袋子,一样样仔细翻看。他拿起一片晒得干硬的蒲公英叶子捻了捻,又捏起一块黑褐色的熟大黄块闻了闻,再拨开一袋车前草,看那干燥的叶片是否完整……
“嗯……”王大夫边看边点头,
“蒲公英,收拾得干净,叶子没怎么碎……车前草晒得也透,没霉点……这大黄炮制得也不错,块头均匀,没糊边……还有这益母草、小蓟……品相都还行,收拾得挺用心!”
王三牛一听有门儿,眼睛顿时亮了:“王爷爷,那……您这儿收吗?”
王大夫看着王三牛亮晶晶的、带着期盼的眼睛,再看看旁边那个虽然一脸胡子但眼神同样透着紧张的王二牛,又想起这些年王家为给这病秧子老三看病,没少在药铺花钱,心里不由得软了几分。
他直起身,笑着拍了拍王三牛的小肩膀:
“要是旁人拎这么一麻袋‘杂草’来,老夫多半是不收的。药铺有固定的药材行供货,品相、药效都有保证。不过嘛……
你这娃娃我熟,从小看到大,懂礼数。你家也实诚,弄这些草药确实用了心。就当照顾老主顾了,这些,我收下!”
王三牛和王二牛一听,喜上眉梢,连忙道谢:“谢谢王爷爷!”“谢谢王大夫!”
“先别急着谢,”王大夫摆摆手,脸上笑容收了收,多了几分严肃,
“药这东西,入口救命的,马虎不得。你们记住了,像这蒲公英,最怕受潮,晒干了得用干净袋子装好,放在阴凉干燥处,不然容易发霉生虫,那就一钱不值了!还有这大黄,生熟功效不同,你们晒的是生块,药铺收来还得炮制加工。下次若是自己炮制,火候都得讲究,否则药效不对还可能伤身……”
王大夫絮絮叨叨说了几种主要草药。还有保存和处理要点,王三牛听得连连点头,牢牢记住。
旁边的王二牛也支棱着耳朵,努力把那些“干燥”“炮制”之类的词往脑子里塞。
王三牛心里清楚,王大夫能跟他们说这么多,完全是看在他“老病号”的情分上,想帮衬一把这个负担重的家庭。一般大夫都有固定的药商渠道,哪会随便收散户的零碎草药,更别说指点这些门道了。
“记住了!王爷爷,我们都记住了!”王三牛赶紧保证。
“嗯,孺子可教。”王大夫满意地点点头,朝柜台后喊了一声,“小六子!带这两位去后院,把这些草药过过秤!”
一个机灵的小学徒应声跑出来,领着王二牛扛着麻袋去了后院。王三牛没跟去,留在前堂陪着王大夫说话。
“王爷爷,”王三牛装作不经意地环顾着药铺里高大的药柜,小手指着其中一个写着“香料”二字的区域,
“我看您这儿除了药材,还有些香喷喷的东西?也是药吗?”
“哦,你说那些啊?”
王大夫顺着他的手指看了一眼,
“有些是药,像这八角、茴香、桂皮、丁香,能入药温中散寒。也有些是番邦来的香料,比如这胡椒、肉豆蔻,老早的时候价比黄金呢,还是开了海后价格才慢慢降下来,但是也是比常规的药材贵一截子!咱们这边用得少,富贵人家做菜炖肉都会用到。”"
王家小院的日子,也是一切如常。
开春后,赵氏带着儿媳刘氏重操旧业,山坡田埂间又见她们佝偻“采猪草”的身影。
今年他们家的猪,养的更多了,需要更多的“猪草”,也为了能给卤肉生意多赚点钱,毕竟多养几头,到时候也能少买几头生猪。
王金宝依旧每日推着独轮车走乡串户,吆喝着收猪、杀猪,一身血气混着汗味。
灶房里的大铁锅日夜不停,卤香味道香飘四溢——大嫂刘氏与母亲赵氏是掌勺的主力,也不是没有村里好事的眼红王家的营生,但是也知道他们家“凶名赫赫”,个个大力如牛,而且他娘赵氏有时候撒起泼来也是好不讲理。
打又打不过,骂也骂不过,也能眼红忍着。
王大牛和王二牛则负责镇上的摊子与醉仙楼的按时送货,风雨无阻。
整个王家一副欣欣向荣。
——————
转眼间四年便过去了,按照古代的算法,王明远已经虚岁13了,但是按照后世算法,他刚满11岁。
他已经在蒙学学习了五年了。
这五年,蒙学的人也基本都换了一茬子了,周围同窗基本都在镇上或者县城,亦或者府城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营生——有的在绸缎庄里拨着算盘学做账房,有的在药铺里辨识百草,有的在酒楼客栈中跑堂学艺。偶有回乡探亲的同窗路过学堂,总会隔着窗棂向王明远兴奋地招手:“明远!我在府城‘悦来居’啦!等你科考进城,定要来寻我!”“我在县城‘济世堂’,记得找我!”
王明远总是含笑应下,目送他们风尘仆仆的背影远去,心头暖意融融,亦有一丝独行者的怅惘。
科举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
不过蒙学中还有个人陪着他,那就是小胖子张文涛。
这几年下来,他变得更胖了,中间无数次他的祖母和母亲要他减肥,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此刻,他正眯缝着眼,胖乎乎的手指在书页上装模作样地点着,口中念念有词:“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桌案下,另一只手却灵活地探入暗袋,捻起一块酥油点心,飞快地塞进嘴里,腮帮子鼓囊囊地蠕动,还不忘用书册遮掩。
赵夫子踱步进来,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张文涛那点小动作在他眼中纤毫毕现。
夫子嘴角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径直绕过这个小胖子。
五年了,他早已学会对这块“顽石”选择性失明,将全副心力放在了王明远身上。
夫子停在王明远的书案前。
四年过去,少年长高了很多。此刻脊背挺直如青松,正凝神悬腕,笔走龙蛇。
墨已经是不错的的松烟,在雪白的宣纸上洇开沉稳的乌光。
笔锋或藏或露,或顿或提,点画间竟隐隐透出超越年龄的筋骨与气韵。
令夫子惊异的是他笔下那份“老成”。
那绝非仅仅模仿其形,其运笔的力道、结字的疏密、行气的贯通,竟似融合了数家之长。
有些笔意古朴奇崛,连夫子都觉陌生,他从未见过。
王明远心知肚明,这是前世临摹的颜筋柳骨、欧褚风神,甚至当今从未见过的各种大家的字帖一步步积累的,他前世就是个书法爱好者,平时没事就喜欢练练书法,临摹字帖,这世终于发扬光大了。
而且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日鸡鸣即起,就开始练字,然后就是背书学习。"
章节在线阅读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为您推荐
言情小说排行
人气榜
最新评论